国内卷的太严重☆◁▼,海外市场不能落下。并且,海外市场也的确成为荣耀新增长点——2024年12月○◁◁,荣耀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并在多地实现规模化盈利。
市场不相信口号,只相信实力和出货量▲□○。荣耀的▷“重生▲☆”,能否走得顺畅还要打个问号。
其次□▲☆,荣耀AI战略的第二步是开放AI能力◁◇▼,打破产业边界构建AI生态○,推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荣耀当前困境◁,是在外部对手挤压▼、内部经营动荡与行业增长放缓下的综合结果。
3◁☆▷.为此,荣耀需在三线作战:技术攻坚、发力中低端、出海突击,以重回行业前列。
笔者认为▲●,荣耀要想留在牌桌▲,必须三线作战:技术攻坚、发力中低端、出海突击,缺一不可◇◇。
这个战略提出了一个宏大目标●:让AI成为“神经中枢●◇”○▲,串联手机、电脑与机器人☆○▲,绘制◁○☆“万物皆智能”的壮丽图景beat365官网▲◁●。然而口号背后,荣耀的核心壁垒在哪里▲☆?业内反响充满疑虑。
技术不足进一步放大了品牌定位的尴尬。脱离华为生态圈后,荣耀既未承接华为的技术权威光环,又不如小米在中端价位所向披靡,更缺乏如OV在影像或设计上的鲜明标签。这也让用户时常困惑☆○○,荣耀究竟主打什么?
搭载自研麒麟芯片的华为手机势如破竹,不断推高销量。IDC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从2023年Q4的13□●▲.7%攀升至2024年Q4的16.2%,而同期荣耀则从16.8%滑落至13▲.7%●。
面对下滑趋势,李健在MWC 2025大会上抛出“阿尔法战略”:五年砸100亿美金,将荣耀从手机公司转型为“AI终端生态企业”,AI和机器人成为两大核心筹码。
四个月后的5月28日▼▷,在荣耀400系列新品发布会上,李健完成了他的国内首秀。面对台下闪烁的镜头,他掷出一句宣言●:“荣耀没死▼▷☆,而是重生了。”
并且尤为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商业化的漫长征途不容忽视:特斯拉Optimus酝酿多年仍未量产◇▼,“长期投入”是机器人领域基本常识,但荣耀目前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根基不稳却重金押注未来,市场信心能否经得起时间的煎熬?
具体来说▼◇▷,荣耀的AI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智慧手机打头阵,打造一款真正智慧的手机,这也是荣耀一直发力的领域。
然而,市场认为荣耀手机当下进入多事之秋▷▷▷,却豪赌十年后的AGI乌托邦,质疑其□“用未来叙事掩盖当下困局”。还有部分人质疑,荣耀布局AI和机器人是对资本画的一张大饼beat365官网,是为了讲出更大的故事推高估值以便成功上市。
一般来说,手机厂商外采芯片是通用方案▼▲▲,想要专属创新、产品特色比较难◁□,还是需要自研芯片。前不久▲,小米就发布自研的3nm旗舰芯片“玄戒O1”,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发布自主研发设计3nm制程手机处理器芯片的企业。
然而现实是●☆□,荣耀从2024年Q1的市占率冠军一路下滑,到2025年Q1直接跌出前五。从“销冠”到“Other”,荣耀只用了一年时间。当李健喊出“重生”后,荣耀还能支棱起来吗?
不过,中低端机型的竞争同样激烈▼。Redmi Note系列已筑起价格铁壁,真我的Neo系列也主打续航▲◁▲,OPPO☆◇、vivo也在加大布局▲▲,荣耀仍有硬仗要打▼○。
荣耀CEO李健表示荣耀已重生◁▷▼,但2025年Q1市占率跌出前五☆▼◇,高端市场下滑严重。
荣耀内部最核心的问题还不是高管出走,而是技术实力不足和品牌定位模糊。当华为用麒麟芯片+鸿蒙生态构筑壁垒◇●、小米自研澎湃C1影像芯片时,荣耀仍高度依赖高通/联发科方案。虽有青海湖电池(硅碳负极技术)等单点突破▷□,但在SoC、操作系统等底层创新上鲜有建树,在芯片研发、系统优化等核心技术上储备不足,难以支撑高端化进程。
荣耀在卷参数的同时,也要加大在芯片等底层技术上的投入,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手机厂商的底层技术弱○☆▷,就像盖楼地基不稳,而且会处处受制于人▲□▷。
IDC数据显示,2024年Q1荣耀的市场份额为17.1%,是当季的销冠,相当风光。
当高端市场被苹果、华为占据□▷,中低端成为荣耀必须死守的生命线月,荣耀在战略转型后推出首款新系列手机Power系列,主打8000mAh电池长续航☆○◁、不惧严寒酷暑◁●◇、长时间通线元起□▼,这被外界视为用“长续航+低价”攻入中低端市场☆▷▼。
2□▷◁.面对挑战,荣耀提出AI和机器人战略,但市场对其核心技术实力和品牌定位存疑。
然而到了2024年Q4,荣耀市场份额就跌到13.7%☆▼▷,滑落到了第五的位置。
按照荣耀的设想,在AI智能体时代之后人类将迈入物理AI时代●▷。在这个时代,机器人是荣耀AI战略上的重要一环,被视为其AI能力外延的载体。在前不久的荣耀400系列发布会上▷▼,李健宣布荣耀已进军机器人领域。发布会上还展示了荣耀员工与一款机器人跑步的视频◇,据悉这款机器人跑步速度达到4m/s◁●,打破了之前的机器人行业纪录。
比如,荣耀Magic7系列手机内嵌的AI智能体YOYO宣称能学习用户习惯,通过分析理解用户意图自动执行相关操作,类似“一句话取消自动扣款◇▷”“一句话点两杯咖啡外卖○○”☆。
未来,荣耀要在海外继续出击●,应该在欧美的高端市场之外,进一步聚焦印尼、菲律宾等智能机渗透率较低的地区,反而可能挖掘到更多在增量。另外,可以结合AI对产品进行本土创新,比如适配东南亚多种方言的语音识别☆▲▷,或将更容易打开市场。
这个产品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是等群体是中低端机型的主力人群,他们对电量焦虑深有体会●▲,长续航直击他们的痛点。另外☆▼◇,三四线市场也是中低端机型的主要市场。荣耀可以借势运营商下沉渠道和“国补”政策,在三四线市场中挖掘市场空间。
各个手机品牌的AI功能各有千秋,而且总体上看体验差距并不大。荣耀想要用一个大家都在干的通用概念为自己打上差异化标签,还是非常难的。
回望过去●□,荣耀的异军突起,可以说吃到了华为受制裁后的“替代性红利”。2020年华为因制裁被迫剥离荣耀后◁◇,后者迅速填补市场真空,一度登顶国内份额榜首。然而▼,2023年华为Mate 60系列杀回战场☆,荣耀的○◁☆“平替光环”变得暗淡起来▲◇◇。
荣耀AI战略的第三步是AGI终极愿景,探索AGI时代的人机协同新边界。这是一个极其宏伟的目标◇▷,那时候产业间的生态合作已经不够,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然而,机器人赛道上同样早已巨头林立。华为早已与达闼合作布局人形机器人☆▲,小米CyberOne已联动智能家居,vivo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荣耀姗姗来迟◁◁○,难免被质疑。
这场断崖式的业绩下滑▼○▲,表面是数字滑坡,实则是一场系统系的变局○:既有华为、小米等外部对手的挤压,也有内部管理层变动带来的震荡▼◁,更本质的原因是荣耀技术实力的不足和品牌定位的模糊▲◁◁。
高端市场的下滑同样惨烈。市调机构canalys指出,今年一季度在600美元以上价位段,荣耀市场份额仅剩4%,暴跌34%,是主要手机厂商中下滑最厉害的▼◁○。与此同时▲☆,苹果(43%)和华为(38%)联手吞下超八成的蛋糕●。
4.然而▷,荣耀在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白热化,需要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重构●○。
从榜首滑落到牌桌边缘的荣耀▷,需要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重构▷,而非听起来宏大的未来叙事。其高举的AI与机器人战略,若缺失手机业务的根基,无异于空中楼阁▲▷☆。当下荣耀必须要做的是●,先让手机业务回到行业前列▼◁,打消市场对其继续下滑、基本盘崩塌的疑虑。
当外部挤压加剧,荣耀内部却突现权力地震。2025年1月,荣耀CEO赵明突然离职。这位带领荣耀独立突围的灵魂人物的出走,引发轩然。随后荣耀副董事长万飚、中国区CMO姜海荣□●、销售部部长郑树宝等核心高管也集体出走☆○,这无疑给荣耀进一步蒙上了一层阴影。
整个行业创新乏力引发内卷加剧,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利润向苹果、华为等头部集中,行业竞争从比拼单一产品转向“生态链”对决。在此竞争态势中,荣耀市占率跌出前五绝非小挫○▼▼,而是可能坠入“淘汰区”▼☆●,局面更显凶险。
不仅仅是华为,小米的强劲势头也在对荣耀造成压力。2024年,小米左手生态链右手高端化▼○,造车故事更是把“人车家全生态”的饼不断兑现,市场对小米的信心不断积聚◇。IDC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小米排名第一,同比增长39.9%☆◁☆,大幅领先中国市场平均增速●◁○。
在我看来○□▲,荣耀即使最后依靠中低端手机突围了,再往上走高端就有点难了▲。无法持续高端化○◁▷,对诸如手机品牌来讲是很残酷的,毕竟降维打击是出路▼▷▼,升维逆袭在如今厮杀激烈的市场中几乎毫无希望▷▼。小米为什么一直在强调旗下汽车的高级性价比○▷▷,在给消费者高端渴望的同时◁◁,既能带动汽车的销量□▲□,又能拉动自身品牌的调性☆●,这对于其高端手机的销量拉升也是很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