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发布时间 : 2025-06-21 11:37: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社会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并处理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为此◇◇,必须积极主动地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广泛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而巩固和壮大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使得社会各个阶层普遍受益◇☆◁,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基础的根本。因此,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个朴素的认识今天已经为人们所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创立者早就指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改革开放之初▼▲,就鲜明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也反复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实现共同富裕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推进,一是因为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一定程度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础,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是因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极为复杂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其核心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配◁◁,这是几千年来思想家们一直探讨的问题,迄今尚无成功经验可供遵循;三是因为实现共同富裕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而外部环境总是充满不确定性。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要一步一步来◁,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但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共同富裕在不断进步、不断实现、不断取得成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促进共同富裕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起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而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开放之路。一方面,改革原有制度中的顽疾▼☆,贯彻公平正义原则,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和共享发展的理念,形成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要向世界展现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第三▷▲,防止两极分化,形成橄榄型的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如何切好分好蛋糕,解决好分配问题▷,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鼓励劳动致富、激励技术创新、保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在初次分配中如何本着公平正义原则,体现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积极调动各种要素加快发展,这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形成明晰的制度安排。归根结底○,在分配机制问题上,核心就是要解决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既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平稳发展●◁□,又能使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符合共同富裕的原则和目标。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更加凸显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习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大会同意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党章。这为我们全面深入理解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提供了理论指引☆。

  第二,破除结构性不平等因素,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人民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从社会结构分析的角度来看,地区▷▲●、城乡和收入三大差距实质上是三种结构性不平等,也是比较突出和显而易见的结构性不平等。这些结构性不平等问题都是制约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亟待破解。要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必须推进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破除上述多维二元结构。社会结构一旦定型化○,要实现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转型必然面临对利益格局作出新的调整,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会遭遇很大的阻力○。因此▼,改革举措必须有战略性、前瞻性,不能反复折腾。只有破除结构性不平等因素▼,才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增加人民福祉。

  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上述战略部署,完整勾画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路线图◇。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基础上,尽快推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发展的梯度格局明显,人们的收入程度还有较大差距,如何从全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来落实和分解战略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要从全局上来把握◁▲☆。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

  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内容。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遵循规律◇、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第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也会影响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国的共同富裕必须通过融入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大格局才能实现▲。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走扩大开放之路◇,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一方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通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抓住发展机遇○◇●,尽快增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中走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深化各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心,这一点必须明确。只有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才有更好的发展基础○,才能够齐头并进□○◇。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幻莫测、国际局势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背景下▲□▷,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石。一句话,实现共同富裕要做大做好“蛋糕○”,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国家尽快强起来▼◁,人民尽快富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真正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共同富裕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当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促进共同富裕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起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三大将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勾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发展方面为小康社会设立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中国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使得社会各个阶层普遍受益□▲,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基础的根本

  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期盼。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民族苦难,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带后富,目的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二十大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部署,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社会特质包括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逐步探索出来的▼◁▷。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不断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可以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更加凸显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能够及时作出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从而惠及更多的社会群体,不断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党的执政基础,最核心的是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党才能够执政,才能够执好政。

相关推荐

2025-06-21

揭秘!俄情报高官宣布对乌战略目标不变和平条件曝光!

2025-06-21

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2025-06-21

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

了解更多